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于1936年访问陕甘宁,采访毛泽东等中共重要领袖,深入观察红军与苏区社会,写成著名的《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1939-40年,斯诺为了推进工合运动,再次访问陕北。斯诺在陕甘宁获得了一批珍贵的文献,作为其写作的素材。1957年,斯诺任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会特别顾问,将六七十份资料通过费正清教授,赠予哈佛燕京图书馆。但由于这批资料基本都是油印在马兰纸上的,有的是手写的,尺寸大小不一,颇难修复扫描,一直没有全文刊布。近期斯诺特藏由哈佛燕京图书馆馆员马小鹤、王系着手爬梳,并写成系列文章由“澎湃新闻”独家刊发,以期为学界及大众提供一种新的历史资料与历史观察。
《青年实话》为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中共早期领导人顾作霖(1908-1934)于1931年3月进入中央苏区,任共青团苏区中央局书记,他认为,团组织以往主要通过印发“通告”这种文牍来领导团的各项工作。这种通告,面面俱到,冗长空洞,千篇一律。下级团部只是照抄上级团部的通告。“如此,一种通告由上而下的发下去,到区委和支部同志手里,堆成很厚的一叠,他们一见就会头痛,求其看一遍已不容易,真去执行的自然更难得了。”顾作霖主张,要实现团组织工作成效的转变,首先就必须转变团组织的领导方式,取消通告,代之以“发挥团报的领导作用”。这份团报就是1931年7月1日在江西省永丰县龙岗创刊,后来在瑞金继续出版的《青年实话》。此刊分为16开本和32开本两种,出版周期不定,曾出过旬刊、半月刊、周刊、五日刊。团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长陆定一等担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顾作霖、凯丰(何克全)、张爱萍、陈丕显、肖华、刘志坚等。此报在青年尤其是红军青年中有很大影响,仅次于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是中央苏区最受欢迎的报刊之一。因为红军长征,1934年9月30日《青年实话》出版了第113期后停刊。该刊各地收藏极少,十分珍贵。
《青年实话》第二卷第二十号于1933年6月25日出版,共40页。燕京斯诺特藏保存了第9、12页。(图1)第9-14页上栏是曾日三撰写的《旅次行军的一瞥:少女队员劈大刀,皮安尼儿打水战》,记叙1933年5月31日红军由福建武平回师河东,路经(上杭县)才溪,造饭休息时,看到少先队员的活动与嬉戏。才溪区少先队儿童团正在举行检阅,一见红军,即向红军敬礼,一群女少先队员为红军表演了劈木头大刀。又有两伙“皮安尼儿”打水战,“皮安尼儿”是英语先锋队pioneers 的译音,意为“少年先锋队”。
图1:《青年实话》1933年6月25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二十号的第九、十二页
曾日三(1903-1937)出生于湖南省宜章的书香门第,考入衡阳三师,成绩优异,毕业后曾任宜章县劝学署督学等职,1928年红军占领宜章县,他答应“帮共产党办事”。他后随湘南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加入中共,历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等职,1933年1月,他调任福建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不久任军区政委,与司令员叶剑英一起,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加强地方武装建设,统一了闽西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他常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通讯,发表在《红星报》等刊物上。
图2:曾日三
第9-12页下栏是《关于查田运动》。苏区的土地革命把土地由地主手里转移到雇农、贫农、中农手里,富农分给坏田。但有些地方错划了阶级成分,有的地主隐藏了身份,有的富农分得了好田。地主、豪绅与富农常常利用各种方法,继续保持自己的势力。1933-1934年中共进行了查田运动,1933年6月1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次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又作出《关于查田运动的决议》,决定清查漏划的地主、富农,按照当时的土地法没收及分配他们的土地财产。
署名“秀”的作者6月11日写的文章《关于查田运动》号召团组织坚决执行党对查田运动的决议,发动广大青年群众,尤其是雇农贫农团员,开展阶级斗争,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引用了中共中央六月二日决议,强调依靠雇农即农村中的工人,联合中农,消灭地主残余,但不消灭富农。同时,要迅速完成土地登记,使农民“安心的着力的”进行耕种。现在中央政府召集八县贫农团代表大会,一定要把查田运动中积极勇敢的雇农贫农选为出席大会的代表。最后号召把查田运动与秋收夏耕、创建少共国际师的任务联系起来。
6月17-21日,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召开了瑞金、会昌、雩都、胜利(兴国县东北部和于都县北部析置)、博生(原宁都县,改名以纪念赵博生)、宁都、长汀八县区以上政府主要负责人出席的查田运动大会。6月25日至7月1日,又召开了有600多人参加的以上八县区农民团代表大会。在这两次会上,毛泽东作了报告,提出“查田运动的策略是以工人为领导,依靠贫农,联合中农,去削弱富农,消灭地主”;查田运动的步骤是:(1)讲阶级(作宣传);(2)查阶级;(3)通过阶级;(4)没收分配土地。
2014年《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影印出版的《青年实话》缺第110期。燕京斯诺特藏中保存了1934年9月15日出版的第110期的第3-4版。第3版(图3)上的周冠南撰《温坊战斗记述》几乎占了一半篇幅。周冠南(1915-1936),江西永新人,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一方面军七师师部当缮写员,1933年6月任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干事,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图3:《青年实话》1934年9月15日出版的第110期的第3版
温坊战斗(图4)是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红军取得的唯一一次运动战的胜仗。1934年8月24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电令红一军团以一个师公开向江西兴国方向移动,给国军以红军东线空虚的假象。国军东路军总指挥蒋鼎文驻福建龙岩指挥,其下辖李延年率第四纵队四个师向福建连城朋口、温坊(文坊村)一线快速推进。朱德8月26日电令红一军团秘密迅速东返,在朋口西侧隐蔽集结。8月31日,朱德获悉李延年纵队一部将由朋口向温坊前进,急电红一军团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在温坊突击李纵队。9月1日中午,李延年纵队之第三师李玉堂部第八旅旅长许永相率领之三个团遭到红军伏击,9月2日凌晨战斗结束,两个团被全歼,红一军团俘敌1600人左右。蒋鼎文决定派李延年纵队第九师和第三师共3个团,再次开赴温坊寻求报复,与红军决战。朱德急电林彪、聂荣臻,指令红军在温坊阵地前,给敌以短促突击,以消灭其先头部队。9月3日,红军再次给敌以沉重打击。温坊战斗打死打上敌人2000多人,俘虏2400多人。
《温坊战斗记述》写道:去年(1933年)的国际青年节,红军获得了乌江战斗的胜利,今年获得了温坊战斗的胜利。 “九二”我军与敌第三师之第八旅血战,计缴获轻重机枪百余挺,迫击炮八门,俘虏二千五六百人,枪弹数万发。接连而来的九三战斗,七个团被我军击得溃不成军,官兵伤亡一千五六百以上。然后记述了一些战士的英勇事迹。(图5)
图5:温坊战斗遗址原貌
江西军区第一作战分区在1933年后主要包括南丰、广昌地区。曹大振写的《江西军区第一作战分区八月份团与青年工作竞赛总结》指出:标准有五个:1.军事政治测验;2.反逃跑;3.卫生工作,无病员送后方;4.发展团员;5.发扬阶级友爱,行军帮助病员等。在国际青年节的运动大会上进行检阅,司政部获胜,第二是警卫连,第三给予新到的博生营,最落后的是第二挺进队。
尹自勇撰《热烈慰劳你——新战士》:行军中得知新战士来了,大家就商量怎么慰劳他们。各连队开军人大会,开始募捐,全军团募捐到大洋260余元,还有衣服、裤子、洗脸手巾、袜子、牙刷、牙粉、草鞋、鞋子、毯子、肥皂等物品。
《新战士做工事顶好》报道了“论”团红五连都是新战士,在受到慰劳和帮助之后,分配做工事,不怕疲劳,青年表现特别好。
廷光撰《出发前线慰劳的第一天——儿童团慰问少共国际师日记》:儿童团一行十六人由中央儿童局出发,于9月2日上午到少共国际师后方政治部,第二天上午,去了卫生所,慰问伤病员。这些儿童来自博生县、瑞金、汀州等不同地方。
1933年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为抵御强敌,5月20日,少共国际局发出号召:“须要完成创建一百万红军的任务……因此创造少共国际师师最迫切的任务。”于是红一方面军进行组建,8月,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宁都宣布成立,陈光任师长(图6)。少共国际师屡建战功,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与红一军团主力合并。
《他们是红板上的人物》表彰了刘明生、宁菊根(方光撰)、林胜德、雷石波(李继矩撰)。
图6:少共国际师第一任师长陈光
第4版(图7)上关于少先队的一篇文章占了一半篇幅。为了抗击第五次“围剿”,扩大红军的基础,1934年2月23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局发出《关于中央苏区赤少队突击运动的决定》,赤卫军与少先队的突击应当分开组织,突击运动的时间从三月一日到四月十五日。要求突击发展少先队的数字是:
少先队
模范营
江西
二十五万
二万五千
粤赣
四万
七千
福建
四万
七千
建黎太
一千五百
五百
瑞金
九千
一千五百
一个月后,福建完成70%,江西完成31%,瑞金超额完成,闽赣、粤赣也都获得了一些成绩。后来又提出了新计划,8月18日《中央组织局为赤少队突击第三次给各级党组织的指示信》中说明:截止8月10日,完成情况是:总计划直属四县超过11%,江西78%,赣南75%,粤赣66%,福建56%;模范少先队瑞金已完成,直属四县平均87%,赣南70%,江西60%,福建41%,粤赣40%,总共只完成66%。
当时因为江西省苏维埃辖境太大,分出去闽赣、粤赣、赣南3省,加上福建,一共5省。另有瑞金、太雷(原石城县)、长胜(博生县南部、瑞金县北部析置)、西江(会昌、雩都、瑞金边地析置)4个直属县。建黎太是建宁、泰宁、黎川的通称。
9月15日的《更进一步造成少先队为有良好训练的红军现成后备军》一文以统计数字说明突击发展少先队的情况:只有瑞金、太雷、长胜、西江这四个中央直属县基本完成新计划,各省还没有全部完成。瑞金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成绩,壬田、河东、合龙等区在扩大红军的动员中,也争取了首先胜利。江西的兴国、博生也争取了总的计划的完成。模范少先队的每连建立团的支部,进行了军事政治训练,而且以区为单位开办了训练班,有的干部加入了红军。每个队员都配备了梭镖、土枪、短刀等武器。国际青年节进行了检阅。不过江西、赣南、福建、闽赣四省还没有完成计划。赤少队突击扩大没有完成计划的县区应从扩红动员中继续完成。
图7:《青年实话》1934年9月15日出版的第110期的第4版
阿伪撰《昨夜里的英雄》承认孔荷宠、杨岳彬都曾经在游击战争时代的红军里担任过负责任的工作,但是他们只是昨夜里的英雄,最后堕入了国民党的营寨中去了。
孔荷宠(1896—1956),湖南平江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1930年参加彭德怀部攻打长沙的行动,不久,孔部扩编为红十六军,孔任军长。1932年11月,受到朱德批评,被撤销职务,调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1933年调中革军委总动员部工作,1934年7月利用去兴国巡视工作之机逃离红军,向国民政府投降,帮助国民党军制定“围剿”红军的计划,参加“剿共”的宣传工作,后被委任为“特别招抚专员”。1955年被公安机关查实后逮捕归案,1956年病死在北京公安医院。
杨岳彬(1908-1950),湖南华容人,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中共,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井冈山。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苏维埃中央政府邮政总局局长等职。1934年夏,杨岳彬借口到广昌检查邮路工作,投降了南昌行营何应钦,向敌人供出了中央机关住地的具体方位,到6月底,敌机多次轰炸瑞金县城及其周围,包括中央机关所在地的沙洲坝。苏区的国家政治保卫局侦破之后,在白区组织了一个特别行动组,前往南昌,欲将杨岳彬扑灭,未果。直到1950年人民政府才将其处决。
此文右下角配了一幅漫画《让反革命的孔荷宠粉碎在革命车轮之前吧!》(图8)
图8:漫画《让反革命的孔荷宠粉碎在革命车轮之前吧!》
吴立汗撰《会场不是你的寝床》批评少共区委组织部长8月23日参加福建上杭才溪区工联青女工委员会时,睡了三个多小时。
毛汉澄撰《她俩》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妇互相鼓励,新郎决心上前线英勇战斗,新娘则在后方积极生产。
对比1933年6月25日与1934年9月15日的《青年实话》,可以清晰感觉到中央苏区形势的急剧变化。1933年6月,是第四次围剿结束与第五次围剿开始之间的间隙,从曾日三的《旅次行军的一瞥》中可以感受到当时比较轻松的气氛。1934年9月,中央苏区已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8月5日至9月3日,国军开始对中央苏区中心地区全面进攻。红军“全面防御”,被各个击破,节节败退。红军只有在9月1日至3日的温坊战斗中获胜,但已改变不了红军受国军所制,陷入被动的境地。突击发展少先队的工作在四个省中都未完成,于是只能寄希望于从扩红动员中继续完成。但是实际上扩红也遇到了巨大困难。例如,1934年9月10日前后,刘英被派到于都去扩红,要求她在9月27日前完成4500名的扩红任务,几经动员,才有200多人参军。于都的兵源快枯竭了。不仅于都如此,整个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围剿的后期,也兵源几近枯竭。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突围之外,别无他途。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