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梦露、兄弟之吻……“特普会”前,细数历史名场面

  • 情感
  • 2025-03-31 07:25:03
  • 11
  • 更新:2025-03-31 07:25:03

" 特朗普 2.0" 登场以来,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特别是美俄关系反弹给美欧关系、俄乌冲突带来剧变。普京和特朗普已两次通话,美俄高层官员还举行了三次会谈,随着谈判的艰难推进,相信最后也必须得通过一场元首峰会,将成果转化为白纸黑字的协议。另外,俄方官员也多次证实,两国已经就 " 普特会 " 的举行展开准备工作。

这场举世瞩目的峰会何时、何地举行仍不得而知,但或许我们可以先拨开历史的迷雾,回顾美国与俄罗斯,尤其是俄罗斯前身苏联,在过去数十年的交往历程,来看看什么是顶级的大国博弈。按时间顺序,我们梳理了三个阶段——二战、冷战以及后冷战。上文我们讲到了,苏联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西方列强的仇视,也导致美苏首脑直到二战期间的 1943 年才见上第一面。前情回顾请点击:《" 普特会 " 箭在弦上,我却想起 " 三巨头 " 的往事》。

不过,从德黑兰到雅尔塔再到波茨坦,虽然会议都是以 " 三巨头 " 形式召开,但美苏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协调最终决定战后秩序走向。而丘吉尔及其代表的 " 日不落帝国 " 英国,则不得不逐渐从国际舞台的中央 " 体面地 " 退场了。但丘吉尔在 1946 年发表的 " 铁幕演说 ",仍然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 年,美国 " 杜鲁门主义 " 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事实上,这个阶段也是美苏关系的高潮部分,催生了众多影响后世的大事件和名场面。来看我们精挑细选出来的这几个:

艾森豪威尔—赫鲁晓夫(关键词:玛丽莲 · 梦露)

1959 年 9 月,应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邀请,赫鲁晓夫完成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首次访美。不过在 4 年前的瑞士日内瓦,两人举行了二战后的首次美苏领导人峰会,讨论了德国统一与核裁军问题。

"K 先生 "(赫鲁晓夫的外号)与家人一起,从艾奥瓦州的玉米地来到了阳光明媚的加利福尼亚。在那里,好莱坞的几乎所有明星,都争先恐后地参加为他举办的 400 人规模的午餐会。在麦克风和摄像机前,这位热情洋溢的苏联领导人表达了对被拒绝进入迪士尼乐园的不满。

1959 年,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与好莱坞明星共进午餐。(资料图)

据说,赫鲁晓夫在行前点名要见当时在美国红透半边天的玛丽莲 · 梦露,并最终如愿以偿。赫鲁晓夫还邀请梦露去莫斯科做客,他要请梦露品尝一下自己最爱的食物——俄罗斯馅饼。但由于梦露在 1962 年神秘死亡,她终其一生也没能踏上苏联的土地。

玛丽莲 · 梦露赴宴。(资料图)

回到正题,在戴维营举行的会谈结束后,美苏两国领导人重申愿意为全面裁军而努力,并宣布重启关于柏林地位的谈判。

肯尼迪—赫鲁晓夫(关键词:古巴导弹危机)

1961 年 6 月 3 日,奥地利维也纳,刚上台的年轻美国总统约翰 · F · 肯尼迪,与老谋深算的赫鲁晓夫举行了会谈。尽管两人在赫鲁晓夫 1959 年访美时打过照面,但那时肯尼迪还是参议员。

这次美苏峰会的前一年,苏联在本国领空击落一架美国 U-2 侦察机,美国拒绝为这次非法侦察行动道歉激怒了苏联,两国正在发展的缓和关系受到严重损害;1961 年 4 月,美国中情局策划并组织针对古巴的 " 猪湾事件 " 遭到惨败,美国政府在国际上也成为众矢之的。两个超级大国的紧张关系下一步会怎么发展?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在维也纳举行会晤能像当年罗斯福与斯大林那样,顺利解决两国的分歧吗?这些问题吸引了超过 1500 名各国记者的现场报道。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资料图)

《华尔街 . 日报》当时将两人比喻为即将入场的重量级拳击手:" 美国总统是新生代,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赫鲁晓夫的学习生涯异常艰苦,他主要的政治抱负还没有实现。论实力,这两个人就像是 1807 年在尼曼河中央的竹筏上讨论重新瓜分欧洲的拿破仑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两人交锋的地点选在古老的维也纳,这个城市曾凭借自身的力量成为欧洲权力的中心,但现在只是一个渴望和平自保的小国首都,这一安排确实很有戏剧性。"

但这次会晤的次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发危机。当时美苏之间剑拔弩张,核大战的阴影笼罩全球。美国估算,一旦苏联发动核反击,美国的死伤人数至少也在千万规模。

美军侦察机拍摄到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爆 " 古巴导弹危机 "。(资料图)

有赖于维也纳峰会时建立的良好沟通,在公开渠道之外,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通过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史蒂文森等人秘密传递了 25 封信件,有力促进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最后达成协议,苏联撤走在古巴的核导弹,美国则公开承诺不会颠覆古巴政权,并解除对古巴的海空封锁。这场危机的安然度过,促使了美苏于 1963 年开通 " 红色电话 ",以便于这两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可以直接交流。

尼克松—勃列日涅夫(关键词:缓和)

1972 年 5 月 22 日至 30 日,越战阴影笼罩着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的会晤。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苏联。随着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签署,外界对于驱散笼罩世界的冷战核乌云感到乐观。

1972 年 5 月,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签订协议。(资料图)

这次峰会开启了美国和苏联之间关系 " 缓和 " 的时代,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次数变得密集起来。次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回访华盛顿。1974 年,尼克松再访莫斯科,以巩固双边关系的缓和。

卡特—勃列日涅夫(关键词:亲吻)

1979 年 5 月 11 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发布公告称,美国总统卡特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将于 6 月 15 日到 18 日在维也纳举行会晤,两位领导人将确认和签署刚完成起草工作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协议》,并将讨论美国和苏联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外界曾猜测勃列日涅夫会前往华盛顿签署条约,但美国政府官员透露,因为勃列日涅夫身体不好,所以选择维也纳会晤,对勃列日涅夫会是一次比较方便的火车旅行。

1979 年 6 月 18 日,卡特(左)与勃列日涅夫(右)在维也纳签署《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资料图)

勃列日涅夫和卡特在维也纳正式会晤时,气氛十分友好。卡特对勃列日涅夫报以热烈的拥抱,勃列日涅夫则报以其标志性的 " 兄弟之吻 "。勃列日涅夫还动情地说:" 如果我们不能达成协议,上帝也不会原谅。"

勃列日涅夫亲吻卡特脸颊。(资料图)

双方讨论美苏关系、限制战略武器以及地区冲突问题,强调必须控制核武器,尽一切可能制止战争。两国领导人在这次会晤中的最大成果是签署了经过 6 年谈判和准备而达成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协议》。该协议确立了美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总限额以及改进其质量的限度和核查办法。

但就在几个月后,苏联于 1979 年 12 月入侵阿富汗,卡特为表示抗议而搁置了该协议。1981 年里根上台后,又明确提出要重新谈判。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陷入僵局,直到后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主政才重新得到大力推进。

里根—戈尔巴乔夫(关键词:中导条约)

1985 年 11 月 19 日至 21 日,在经历了 6 年冻结和 3 次危机(阿富汗危机、波兰危机和北约欧洲导弹危机)之后,罗纳德 · 里根和米哈伊尔 · 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重启了美苏对话。在 " 水中花宫 " 的炉边,就着柔和的火光,展开了一场关乎世界和平的私密对话。

1985 年,里根(左)和戈尔巴乔夫(右)在日内瓦的炉边谈话。(资料图)

不过,这场对话中的一段内容,却让两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里根透露了美军对苏联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下指挥所的详尽信息。这一信息的准确性与详细程度,让戈尔巴乔夫一时间陷入了沉默。他怎么都想不到,美国的情报能力之强,竟能搜集到地下深处的秘密。

作为克里姆林宫的新任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动了美苏关系的缓和。尽管苏联反对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 " 星球大战 " 计划,但这次峰会依然被两位领导人称为一个 " 新的开始 "。

事实上,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任内共举行过 4 次峰会,这也是美苏峰会最多的一对组合。值得一提的是后两次会晤,1987 年 12 月和 1988 年 5 月,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实现互访。首先在华盛顿,双方签署《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并在次年于莫斯科双方互换中导条约批准书,正式批准中导条约。但遗憾的是,因在 " 星球大战 " 计划上的分歧,双方未能就削减战略武器问题达成协议。

1987 年 12 月,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在华盛顿签订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资料图)

老布什—戈尔巴乔夫(关键词:还是条约)

1989 年 12 月 2 日,戈尔巴乔夫与老布什在马耳他举行会晤,这次会谈被称为"地中海峰会"。会谈期间,两国领导人在苏联"马克西姆 · 高尔基"号游轮和美国"贝勒罗芬"号军舰上轮流会面。由于当时海面风浪较大,原定的船上工作餐被迫取消,两人不得不在船舱内进行长达 7 小时的会谈,这种独特的会谈环境反而促进了双方的深入交流。

会晤过程中,两国领导人 " 极其充分和详尽地 " 讨论了东欧局势,并在东欧 " 变革 " 问题上达成了 " 默契 "。戈尔巴乔夫向美国保证,苏联不以武力干涉东欧所发生事变的方向。而且,戈尔巴乔夫还向老布什表示:" 苏联准备放弃以前占上风的、认为美苏之间永远是敌人之间关系的观点 "。对于美苏首脑会晤,戈尔巴乔夫本人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他说,通过会晤可使美苏关系从对抗转向合作,从合作转向求实的伙伴关系。

1989 年 12 月,戈尔巴乔夫与乔治 · 布什在地中海举行峰会。(资料图)

在马耳他会晤之后,美苏高层的互动日益频繁。1990 年 5 月 30 日至 6 月 3 日,老布什访问莫斯科,与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协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化学武器协定》,双方同意停止生产化学武器,并在 2002 年前销毁 90% 的库存。同时还签署了《贸易协定》,美国承诺给予苏联最惠国待遇。

1991 年 7 月,老布什再访莫斯科,与戈尔巴乔夫签署《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I),这是冷战后最重要的军控协议。根据条约,双方将在 7 年内将战略核武器削减 30%。在签约仪式上,两人还就苏联的经济改革进行了长时间讨论。

作者丨林潇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